收藏本站 官方微博 欢迎浏览杭州党史与地方志

以“三个代表”总揽全局 构筑大都市 建设新天堂—中国共产党杭州市第九次代表大会报告

发布时间:2002-02-10 点击率:
以“三个代表”总揽全局
构筑大都市 建设新天堂
——在中国共产党杭州市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02年2月1日)
 
王国平
 
  我受中共杭州市第八届委员会委托,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杭州市第九次代表大会,是在全市人民向现代化目标奋力冲刺之际召开的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总结市第八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部署今后5年的任务,动员全市党员和群众,同心同德,开拓进取,建经济强市、创文化名城,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一、市第八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回顾
 
  市第八次党代会以来的3年中,在党中央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市委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落实关于建设经济强市、建设文化名城和加快城市化发展3个《若干意见》,依靠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团结带领人民群众,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加快发展,我市两个文明建设和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成绩。
  经济发展登上新台阶。3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1.5%,去年达到1568亿元,人均3025美元。财政总收入188亿元,3年翻了一番多。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效益农业发展加快,农业基础建设又有加强。工业经济总量增大,结构优化,效益提高,“天堂硅谷”建设进展顺利,涌现了一批骨干企业。服务业稳步发展,“旅游西进”初见成效,旅游总收入增长快于国民经济增长,西博会成功举办,商贸、房地产、金融业发展良好。三次产业构成为7.1∶50.9∶42.0。
  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国企改革脱困“三年两目标”基本完成,企业产权、劳动用工制度改革成效明显,国有资产营运监管体系初步建立,个私经济长足发展。财税、外贸、投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逐步深化,市场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再就业工程稳步推进,“两个确保”、“三条保障线”到位。机构改革全面推开,乡镇行政区划调整顺利完成。投资环境逐步改善,招商引资成绩明显,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研发机构落户我市,开放型经济的拉动作用增强。3年来,全市共引进各类人才5.8万人。
  文明创建迈出新步伐。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和新闻出版、广播电视、计划生育等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文艺精品不断涌现,文化活动日益丰富,文化设施建设和文物保护工作得到加强,“双拥”工作继续推进,文明创建活动日益深化,城市品位逐步提高,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联合国人居奖、省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
  城乡面貌出现新变化。调整市区行政区划,“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迈出重要步伐。城乡交通状况得到改善,供水、供电、供气能力明显增强,建成了覆盖全市的宽带城域网。实施“蓝天碧水绿色清静”工程,城乡环境、交通秩序、拆违建绿等综合整治成效明显。实施相对集中行政执法,调整重组社区,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人民生活又有新改善。去年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96元,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4896元。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市区人均居住面积11.2平方米,农民人均住房面积49平方米,全市固定和移动电话用户分别达到203万户和182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达47万户。实施“春风行动”、“49100工程”,低收入居民和特困家庭生活得到基本保障,欠发达乡村奔小康步伐加快。
  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加强和改进党对人大、政协工作的领导。人大依法履行职权,加强地方立法和监督工作。实施依法治市,开展普法教育,推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和基层、行业依法治理。实行政务、村务、厂务公开。政协认真履行职能,积极参政议政,广泛建言献策,发扬民主,促进团结。加强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工作,巩固发展了爱国统一战线。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决与“法轮功”邪教作斗争,社会治安状况总体稳定。
  党的建设得到新加强。开展“三讲”、“双思”和“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党的思想建设扎实推进。贯彻民主集中制,改进领导方式,领导班子建设不断加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出台学习考核、公开选拔、培养交流、监督管理等制度,促进了干部队伍“四化”建设。评选满意单位不满意单位,建立办证办事中心,加强信访工作,开通“12345”,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落实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实施“领头雁”工程,农村、社区、非公企业、改制企业和其他基层单位党的建设得到加强,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工作和人民武装工作继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力度加大,反腐败斗争不断深入,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成效显著。
  从总体上看,这3年是杭州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经济快速增长,社会全面进步,人民安居乐业。这是邓小平理论指导的结果,是党中央和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奋力拼搏的结果,也离不开历届市委打下的良好基础,离不开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在杭省部属单位、驻杭部队、武警官兵和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的关心支持。在此,我谨代表八届市委,向所有为杭州的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大好形势下,我们要看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经济生活中素质性、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市场化程度偏低、外向度不高、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中心城市的功能和品位亟待提升,综合竞争力亟待增强,社会保障、充分就业和保护弱势群体的问题亟待解决。面对“四个多样化”形势,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仍需加强,维护社会稳定、推进依法治市任务艰巨。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新世纪初的奋斗目标和指导原则
 
  新世纪初的10年,是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历史时期。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总揽全局,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坚持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的方针,推进城市化,带动工业化和信息化,加强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和党的建设,确保市区2005年、全市2010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主要奋斗目标是:年均GDP增幅保持在10%以上,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力争成为经济总量大、运行质量高、综合实力强的大都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完善,力争成为运行机制活、外向程度高、竞争能力强的大都市;城市空间资源优化配置,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良好,力争成为服务功能优、人居环境佳、可持续发展的大都市;科技教育加速发展,人才集聚功能明显增强,力争成为学习氛围浓、创新能力强、信息化程度高的大都市;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不断推进,力争成为市民素质好、文化品位高、社会秩序优的大都市;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完善,力争成为就业机会多、消费需求旺、生活质量高的大都市;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功能强,县(市)域经济社会发展快,力争成为城乡资源共享、功能互补,一体化、网络化的大都市。
  综观国际形势,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不会改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会改变,机遇大于挑战的国际环境不会改变。分析国内环境,加快发展的形势更加明显,相互竞争的趋势更加明显,抢抓机遇的态势更加明显。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一方面拓展了经济发展的国际空间,有利于扩大出口、引进生产要素、优化经济结构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另一方面也使市场竞争更多地由国内的、局部的竞争转为国际化、全方位的竞争,由生产能力的竞争转为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由对货币资本获取的竞争转为对人力资本获取的竞争。
  中央强调坚持扩大内需方针。坚持这一方针,就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这为我们充分利用丰富的人力资源、巨大的市场潜力、高储蓄的资金积累和科技的后发优势,加快城市化,带动工业化和信息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对我们如何解放思想、敢闯敢试,用足、用好政策提出了新的课题。萧山、余杭撤市设区,解决了城市空间狭小这一长期困扰杭州发展的难题,为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中心城市功能和县(市)发展活力,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同时也对我们提高领导城市工作的能力,尽快适应建设、管理和经营大都市的需要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不能抢抓机遇,在推进城市化上取得重大突破,我们就会丧失市区区划调整带来的优势,有负于上级和全市人民的期望。
  我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3000美元,这项指标率先在全省达到了省定现代化标准。这是我市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突破,标志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如果能采取正确的对策,就能形成新一轮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对我们各方面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我们用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去适应新形势、推进新发展。
  总之,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而挑战和困难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种机遇和希望,谁能知难而进、迎难而上,谁能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谁就能脱颖而出、赢得先机。全市上下要统一认识,形成合力,坚定不移地实施大都市发展战略,推进城市化,带动工业化和信息化,确保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是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今后一个时期,工业仍是我市经济增长的主力。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突飞猛进,为工业化注入了新的活力,谁搭上信息化这趟快车,谁就有可能后来居上。今天我们肩负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使命。城市化是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必然产物,又是带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强劲动力。实施大都市发展战略,是我市应对“入世”新形势、贯彻扩大内需方针、适应市区行政区划调整、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所采取的重大举措;是拉动投资增长,促进产业转型,改善城乡二元结构,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民、农村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整合省会城市资源,完善中心城市功能,提升历史文化名城品位,塑造人间天堂新形象,增强杭州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面对实施大都市发展战略这一新的历史使命,总结前几年的成功经验,必须坚持以下几条指导原则:
  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总揽全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我们要联系杭州实际,建经济强市、创文化名城、为人民谋利,全面贯彻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经常检验所做的工作,是否符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的,毫不动摇地坚持;不完全符合的,积极调整完善;不符合的,坚决予以纠正,充分体现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时代精神。
  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加快发展。在客观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改革的力度和发展的速度。要通过不断地解放思想,树立“能快则快,好中求快”的发展意识、“抢先一拍,领先一步”的机遇意识、“不进则退,小进也是退”的忧患意识、“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竞争意识,破除各种阻碍发展的束缚,保持杭州在全国发展的领先地位。
  必须坚持环境立市。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环境是杭州构筑大都市的独特优势、战略资源。要确立经营城市理念,探索经营城市办法,努力营造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硬件环境,科学规范、充满活力的体制环境,公正严明、接轨国际的法制环境,富有竞争力、吸引力的政策环境,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务环境,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人文环境,舒适便利优美安全的人居环境,蓝天碧水绿色清静的生态环境,打响“住在杭州、游在杭州、学在杭州、创业在杭州”的城市品牌,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必须坚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民是历史的主人和创造者。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我们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坚持为民谋利,就要坚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精神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而物质精神财富越充足,又越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要坚持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视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群众利益为第一要务、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使人民的物质生活不断富裕、精神生活日益充实、民主权利充分享有,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必须坚持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七一”重要讲话对加强党的建设提出了许多新观点和新要求。党的十六大的召开,又将为加强新时期党建进一步指明方向。我们要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自觉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中心,突出重点,破解难点,争创亮点,为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建经济强市、创文化名城提供根本保证。
 
三、构筑大都市框架,加快城市化进程2002年2月中国共产党杭州市第九代表大会.jpg
 
  实施“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构筑以市区为中心、县城为依托、中心镇为基础,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市域网络化城市。同时,根据创建“国际花园城市”和“生态城市”目标,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构筑自然风貌与城市景观交相辉映的绿色大都市,建设生活居住、旅游购物、求知创业的人间新天堂。
  高起点规划。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和灵魂。要体现超前性、科学性、综合性和权威性,增强“违反规划就是违法”的意识,编制并实施好城市新一轮总体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构筑大都市绝不仅仅意味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要坚持生态优先原则,把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服务功能的创新、生态环境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提高放在首位,不求最大、但求最佳,形成“一主三副、双轴六组团、六条生态带”(即一个主城,江南城、临平城、下沙城三个副城;东西向以钱塘江为轴线的城市生态轴、南北向以主城——江南城为轴线的城市发展轴,临浦、瓜沥、义蓬、塘栖、余杭、良渚六大组团;规划在中心城区、外围组团之间设置6条生态隔离带,保持组团之间的相对独立性,防止城市建设“摊大饼”)、“东动西静南新北秀中兴”的城市新格局,推动杭州从以西湖为中心的“西湖时代”,迈入以钱塘江为轴线的“钱塘江时代”。“东动”就是江东和临平工业区要建成现代化大型制造业基地,为构筑大都市东部产业带、发展新世纪杭州加工业提供充足空间,并带动义蓬组团;下沙城要增强科教和城市服务功能,临平城要建成承东启北的城市副中心。“西静”就是城市西部地区要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建成城市旅游扩展区和生态保护区,并辐射余杭组团。“南新”就是江南城要接纳主城的部分市级功能和人口,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建成具有大都市新功能的城市副中心,并辐射瓜沥和临浦组团。“北秀”就是要贯彻“积极保护”方针,妥善保护和利用好良渚文化遗址,良渚和塘栖组团要增强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和科教产业功能。“中兴”就是西湖核心景区要整合南线资源,改造北山路,实施“西湖西进”,建设湖滨商业特色街区,使西湖这颗明珠更秀美、更靓丽;运河(杭州段)和市区河道要实施综合整治和开发;钱江新城一期两年打好基础、五年基本成形、八年全面竣工,建成城市新中心。要下最大的决心降低主城区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千方百计增加绿化面积,千方百计保护历史文化遗存,大力增强其服务和生态功能。5县(市)是杭州大都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杭州新一轮发展的潜力所在、希望所在,要发挥腹地优势,接受市区辐射,沿杭新、杭昱公路构筑两条城镇发展轴。要以“交通西进”为先导统一规划、共同建设城乡基础设施,以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推动农村人口和产业向城镇集聚。县城是大都市的重要依托,要集中财力、物力加快建设,力争用5—10年时间把5县(市)城区建成规划科学、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中小城市。
  高标准建设。积极推进城市建设由老城区为主向大都市布局转变,由单项突进向综合配套转变,由单纯强调功能向注重生态和品位转变,塑造城市特色,体现人文关怀。高标准建设要从项目抓起,规划并实施好城市和农业基础设施、公路建设、生态环境、高新技术、工业技改、旅游商贸、文化设施等方面70余项重点项目,初步估算总投资1700亿元。特别要集中力量抓好“交通西进”、钱江新城、市区道路建设两年大会战、运河(杭州段)和市区河道综合整治与开发、市区西部保护与发展、江东和临平工业区、良渚遗址保护与开发、地铁一号线、大学城、商业特色街区等十大工程。各县(市)还要分别抓好春江片污水综合治理、华光潭水利工程、分水江水利枢纽、新安江城防工程、千岛湖大桥暨跨湖新区建设等重点工程。
  高强度投入。综合经营土地、环境等城市资产,集聚各种社会资源,整合各类生产要素,切实加大城市建设投入。要坚持“只求所在,不求所有”、“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畅通民资、外资投资城建的渠道,实现城市建设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要抢抓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机遇,通过财政投入、银行借贷、争取国债项目、盘活资产存量、借地生财等途径,加大投入强度。要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确保重点工程如期完工。
  高效能管理。坚持“两级政府、三级管理”,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进一步明确市、区两级政府的职责,理顺条块关系,修订法规制度,着眼长效管理,实行综合执法,形成市、区、街道(乡镇)三级相互衔接、合理分工、规范高效的城市综合管理体制,提高城市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加快推进社区建设,切实做到组织到位、功能到位、保障到位,发挥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作用。继续抓好撤乡(镇)建街、撤村建居工作。实施“蓝天碧水绿色清静”工程,关停并转市区内的水泥、砖瓦、采石等所有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抓好矿山生态修复和生态公益林建设,实施禁养区、禁燃区工程,保护水体、山体、湿地等自然资源、自然形态和特殊地貌单元。实施天然气工程,改善能源结构。综合整治市容市貌,加大拆除违法和到期临时建筑力度,深化创建无违法建筑示范街道(镇)、社区(村)活动,推进城郊拆违工作。加快绿化建设步伐,5年内建成以河道、道路、铁路为骨架,覆盖整个市区的绿色网络;城市东部和北部建成数个100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生态林地;城区内建成一批5万平方米以上的市、区级公园;同时,通过调整用地性质,“见缝插绿”建设住宅区和街头公共绿地,基本实现500米内能见公共绿地。
 
四、发展大都市产业,推进战略性调整
 
  大都市的基础在产业。要大力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为先导、都市型农业为基础、传统优势工业为支柱、现代服务业为依托的大都市产业。
  发展都市型农业。突出农民增收重点,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加大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探索农业综合开发新路子,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实施良种工程、品牌工程,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推广高新、先进适用和标准化技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检测和认证体系,发展优质无公害农产品。培育农产品加工业,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坚持双层经营体制,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鼓励工商资本和外资投向农业,建立多元化农业投入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和抗灾能力,确保我市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推进“工业兴市”、“工业立县”。坚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两手抓,发展市属工业和区、县(市)工业两手抓。实施以“两港三区”为重点的“一号工程”,重点发展信息和医药产业,积极发展新材料和环保设备产业。以国家信息化、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数字电视4个试点和国家软件产业化、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2个基地建设为突破口,加快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构筑“数字杭州”,建设“天堂硅谷”。加强与浙大、中科院等高校、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建立孵化基地,拓宽投融资渠道,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培育一批拥有知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能力强的大企业。大力发展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围绕技改投入3年倍增目标,落实扶持政策,加大贴息力度,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机械、电子、食品、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的步伐。积极发展服装、工艺美术品、包装等都市型工业。抓住全球新一轮产业结构重组机遇,发挥我市劳动力、市场、产业基础优势,吸引技术、资金、订单,培育通讯、软件、女装等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拳头产业,努力把我市建设成此类产品的“世界制造工厂”,提高杭州工业外向度。各县(市)要结合推进城市化,加快工业科技园区建设,引导企业和产业集聚,发展块状特色经济,增强县(市)域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后劲。
  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商贸、房地产、金融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以“三江两湖一山一河”为基础,通过规划共绘、交通共建、市场共拓、产业共兴,全面实施“旅游西进”,整合大杭州旅游资源,加强旅游整体促销,大力发展观光游、会展游、休闲游、都市游。着重抓好重点景区建设、办好西湖博览会、申办中国旅交会和世界休闲博览大会等工作,加快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建设步伐。高标准建设商业特色街区,培育和引进商贸龙头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等新型商业形式和业态,努力改善消费环境,构筑区域性物流中心。发挥环境优势,加强宏观调控,完善住房供应体系,加快经济适用房建设步伐,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完善金融功能,发展中介组织,拓展经营门类,增强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
 
五、增强大都市活力,扩大开放深化改革
 
  改革开放是构筑大都市的根本动力。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阶段。我们必须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以开放推动改革,以改革促进开放,消除制约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再创我市体制机制新优势。
  加快政府管理体制创新。面临“入世”后的新形势,政府要全面转变职能,重点解决好政府职能的缺位和越位问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搞好宏观调控,提供公共服务,实行政务公开,建立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清理不符合世贸组织规则要求的政策性法规文件。培育各类要素市场,强化市场配置功能,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打造“信用杭州”。
  推进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分配制度,建立新型劳动关系,鼓励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国有资产营运监管体系,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改善上市公司资产质量,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把以开放为导向的体制创新作为发展县(市)域经济的主动力,着力解决征地、融资、引才难题,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民营经济,使其在“工业立县”中发挥主体作用。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切实做到有地、有钱、有人、有办法、有政策、有项目招商,以国家、省级开发区为主战场,抢抓国际资本调整投向机遇,在高新技术产业、传统优势产业、现代服务业、都市型农业及基础设施等领域拓宽引资渠道,扩大引资规模。鼓励外资和私营企业并购国有企业。积极采用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风险投资、境外上市和吸收民间资本等多种方式引进资金。吸引跨国公司、国内知名企业进杭投资兴业。接轨上海,加强合作,优势互补,错位发展。
  服务全省发展省会经济。作为省会城市,要打好“浙江牌”,立足杭州、服务全省,为省直单位和全省兄弟城市在杭发展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扩大开放,首先要对省直单位和全省兄弟城市扩大开放;欢迎投资者来杭创业,首先要欢迎省直单位和省内企业在杭创业。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加大力度,做好服务全省、发展省会经济这篇大文章。
  努力拓展杭产品的国内外市场。要推进经营主体、出口商品、贸易方式和出口市场多元化,保持外贸出口对我市经济强有力的拉动。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更积极地参与国际竞争,参与西部大开发,加强与兄弟地区的联系与协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进一步拓展我市经济的发展空间,努力扩大杭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六、培育大都市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文化是民族的根系、城市的灵魂。一个大都市是否具有吸引力、竞争力,最终取决于它的文化资源、文化氛围和文化发展水平。要努力培育具有时代特征、杭州特色、大众特性的大都市文化,加快文化名城建设。
  塑造人文精神。在新世纪发展中,杭州人要继承传统文化中精致和谐的人文特色,弘扬大气开放的时代精神,在大气中求精致,在开放中重和谐,努力追求既认真负责、恪尽职守,又胸怀大局、放眼世界;既刻苦钻研、精雕细琢,又高瞻远瞩、立足前沿;既注重保持社会的团结、稳定、有序,又提倡竞争、创新、开拓;既注重保持城市特有的风格、品位、环境,又努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在城市建设上出大思路、大手笔,从而塑造起新世纪杭州人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新形象。
  发展文化产业。推进文化管理体制和事业单位改革,整合文化资源,重点培育报业、广电等文化产业集团,发展以文化旅游、现代传媒、艺术品生产、文体娱乐、教育培训为重点的文化产业。加强城乡文化设施建设,丰富文化活动,繁荣文化创作,多出精品力作。严格保护各级各类历史文化遗存,加快西湖、良渚遗址申报世界遗产的步伐。抓好文化市场的培育、管理和规范,积极促进对外文化交流。
  繁荣社会事业。坚持科教兴市、教育优先,创新教育理念,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学前教育低龄化、义务教育公平化、高中教育普及化、高等教育大众化、成人教育终身化,构筑现代化教育体系。推进下沙、滨江、小和山高教园区和浙大基础部建设,办好市属高校,加快杭州师范学院申报筹建综合性大学工作,引进外地名校,发展网上教育,创建学习型城市。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而现在杭州最短缺的资源恰恰是人才,我们必须大力实施新世纪人才工程,着力培养和引进一大批精通国际语言和事务的高新技术人才、国际金融和贸易人才、工商管理和跨国经营人才等。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落实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政策。要抓住世界经济疲软、国外创业和就业困难的时机,吸引大批海外学子和各类人才回国创业,使杭州真正成为全国知名的人才高地。促进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事业的全面繁荣。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质量。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人民身体健康。加强老龄工作。
  提高人的素质。围绕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公民目标,不断加强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心素质的工作。坚持以德治国方针,贯彻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浙江省公民道德规范》和我市《关于提高市民素质的若干意见》,在全社会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以为群众服务、靠群众参与、让群众满意为主题,深化文明创建工作,努力在巩固、提高、延伸、辐射上下功夫,促进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的提高。
 
七、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加快依法治市进程
 
  建设法治城市是构筑大都市的重要内容,要努力维护人民群众的政治利益,巩固和发展稳定的社会政治局面。
  建设民主政治。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人大、政协工作的2个《若干意见》。继续加强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权,加强立法和监督工作,充分发挥人民代表的作用,使其更好地代表人民管理地方国家事务。继续加强党对政协工作的领导,支持和保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加强与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合作共事,充分发挥他们在地方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侨务政策,广泛联络新华侨和新华人,加强对台工作,巩固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发展基层民主。深化政务、厂务和村务公开,完善村民、居民自治制度和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让群众享有广泛参与和决定公共事务、公益事业的权利。畅通人民群众发表意见、反映问题的言路,保证他们对重大事项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要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好各自所代表群众的利益。
  加强法制保障。实施“二五”依法治市规划,加强立法工作,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国家法律体系相配套的地方性法规规章。继续加强对法院、检察院工作的领导,推进司法改革,维护司法公正。加强依法行政,理顺行政执法体制,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促进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增强市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制意识。
  确保社会稳定。落实各级党政领导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完善维护稳定的领导体系,建立“打防控疏”的工作格局。“打”就是要健全打击犯罪的工作机制,严厉打击各种危害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安全的犯罪活动。“防”就是要依靠群众,群防群治,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实施社区警务战略,改革110巡逻体制,提高社会整体防范水平。“控”就是要加强对重点专案对象的监控,加强对社会面的动态管理控制。“疏”就是要发挥政治优势,加强综合治理,把不稳定因素疏导化解在基层和初发期,努力实现我市社会治安的明显进步。
  要加强新形势下的国防教育,巩固和发展“双拥”成果,加强人民武装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健全国防动员体系。
 
八、改善人民生活,实现安居乐业
 
  国以民为本,党以民为基。我们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谋利,真心实意为民服务,切切实实为民排忧解难。
  增加农民收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通过发展效益农业、乡镇企业、个私经济,鼓励农民向城镇转移和进城务工经商等途径,拓宽就业门路,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控制乡镇机构、人员规模和费用支出,禁止乱收费、乱摊派、乱集资,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权益。加强集体资产和农村财务管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实施“49100工程”,加快欠发达乡村脱贫致富奔小康。
  促进充分就业。要把实现充分就业作为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目标。积极扶持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都市型工业和社区服务业,探索弹性就业和非正规组织就业形式,千方百计开辟就业岗位。培育劳动力市场,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
  加强社会保障。推进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形成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保体系。落实“两个确保”、“三条保障线”,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抓好安全生产,加强劳动保护,维护劳动者权益。
  关心弱势群体。要进一步加大反贫困力度,把困难群众的生活和就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重点考虑,重点解决。开展“春风行动”,发展慈善事业,健全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和政府、社会、志愿者相结合的救助体系。支持未成年人、老年人和残疾人事业,保护弱势群体。抓好外来人口管理,保护外来务工人员的权益。加强信访工作,办好“12345”,积极为民排忧解难。
  提高生活质量。高度关注衣食住行医等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千方百计培育和保护老百姓的购买力,努力扩大教育、体育、旅游、娱乐、信息等服务性消费,优化消费结构。解决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问题,努力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环境。加快发展公共交通,形成便捷的综合交通服务体系。以争创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市为抓手,加强社区服务,美化社区环境,发展社区教育,繁荣社区文化,努力建设功能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人际关系融洽的现代化社区。
 
九、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党的建设
 
  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关键在于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和执政水平,使全市党组织始终成为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围绕理论武装和理论创新,加强思想建设。全市各级党组织要不断加强对党员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建立完善理论学习领导责任、中心组学习、在职自学等制度,认真落实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充分发挥各级党校作用,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注重对现实问题的理论思考,善于用“三个有利于”判断是非得失,自觉做到“三个解放出来”。要勤于研究前进中的新问题新矛盾,善于总结提炼人民群众的新创造新经验,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社会主义建设、人类社会发展三大规律的认识,推进观念、理论和制度创新,与时俱进,奋发有为。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围绕增强干部队伍和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加强组织建设。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积极推行民主推荐、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考察预告、差额考察、党委票决、任前公示、试用期等制度,落实群众在干部使用上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任期制和申请辞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等制度,力争在干部能下的问题上取得突破。加强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女干部、党外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工作,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继续做好老干部工作。
  以“领头雁”工程建设为重点,深化农村“五个好”村党支部、“六个好”乡镇党委创建活动。社区党组织要坚持以服务群众为中心,发挥在社区各种组织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在新经济组织、社会团体、中介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努力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空白”的党建网络。要通过交叉兼职、双向进入等方式,保证改制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机关、学校等基层单位的党组织,要不断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
  按照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来自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中的党员作为党的队伍最基本组成部分,积极稳妥地做好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的工作,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群众基础,提高社会影响力。积极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扩大党内民主,加强党员管理。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围绕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作风建设。贯彻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这一核心,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要求,全面加强党风建设,使我市党群关系有新的改善。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抓好民情日记、民情恳谈会、干部进村入户、领导联系点等有效载体,掌握基层情况,知悉社情民意。树立“勤政、廉政、优政”的从政道德,不搞虚报浮夸的假政绩,不搞劳民伤财的达标升级活动,不搞沽名钓誉的“形象工程”。把评价干部政绩的标准交给群众,把是否得到群众公认、取得让群众满意的工作实绩,作为评价使用干部的主要依据。大力倡导勤俭节约、艰苦创业,反对奢侈浪费,严厉查处各种违反规定乱花钱的行为。建立健全密切党群关系、促进真抓实干的制度和机制,“靠前指挥”,敢于负责,敢于碰硬,培养狠抓落实、争创一流的硬朗作风。
  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充分认识反腐倡廉工作的重大意义,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对任何腐败行为和腐败分子,都必须一查到底,决不姑息,决不手软。杭州的每一处地方都绝不允许有腐败分子的藏身之地。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筑牢思想道德防线,自觉经受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廉洁自律,干净干事,管好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坚持纠建并举方针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切实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深化行政审批、财政管理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从体制、机制、制度入手,努力从源头上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加强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积极探索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监督途径和办法,努力构筑反腐倡廉的预防体系。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加强对纪检监察工作的领导,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围绕贯彻民主集中制,加强制度建设。各级党组织要自觉把党和国家的利益摆在第一位,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保证中央和省委的政令畅通。发扬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权利,拓宽党内民主渠道。上级党组织要充分听取党员和下级党组织的意见,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原则,进一步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发挥好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的作用,健全党委常委会的决策程序,完善集体领导下的个人分工负责制度、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班长”要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班子成员要切实履行职责,增进班子团结,形成整体合力,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党委要把握政治方向,集中精力抓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有效实施党在各领域的政治、思想、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完善“一个核心、三个党组”的组织结构,做到思想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步。
  加强我市党的建设,关键是县局级以上领导干部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县局级以上领导干部是全市干部队伍中的骨干和中坚,要带头做到“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要善于作决策,以宽广的眼界观察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的发展,学习新理论,掌握新知识,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努力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要善于用人才,有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做到爱才如命、惜才如金、唯才是用,知人善任,广纳群贤,坚决反对任人唯亲、搞团团伙伙,努力营造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要善于抓协调,树立全局观念,增强团结意识,掌握科学的领导艺术和领导方法,凝聚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同志们,自杭州先民创造出光辉灿烂的良渚文化以来,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一代又一代杭州人民辛勤耕耘、奋发图强,努力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新世纪第一次党的代表大会,谋划未来,开创伟业,令人心潮澎湃,精神振奋。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总揽全局,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为开创杭州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logo3.png
主办单位:中共杭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杭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法律声明飘窗维护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解放东路18号市民中心C座
电话:(0571)- 85253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