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官方微博 欢迎浏览杭州党史与地方志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要义及其历史启迪——兼论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发布时间:2024-08-22 点击率:

2024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我们深切缅怀伟人的丰功伟绩、信仰思想和精神风范。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邓小平同志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思想和政治遗产,就是他带领党和人民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他创立的邓小平理论。”“邓小平同志最鲜明的思想和实践特点,就是从实际出发、从世界大势出发、从国情出发,始终坚持我们党一贯倡导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民主法治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和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贯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民主法治,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以及世界大势结合起来,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国民经济调整期间,作为中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的邓小平同志,实事求是地支持农民“包产到户”的实践探索。他指出:“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用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用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针对“两个凡是”教条主义,邓小平同志强调,必须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作风,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是最根本的东西。必须牢记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这样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就是实事求是,就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1978年12月,邓小平和陈云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启动改革开放。

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11月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发表了改革开放的宣言书《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实际上成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宣言书强调,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但解放思想需要民主这个非常重要的条件。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邓小平同志的实际最高领导者地位,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全会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开辟了“一条富民强国的道路”,“引领了中国的根本转型”,实现了两千多年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推动中国“从亚洲文明的中心走向世界大国”。

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中,邓小平同志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搞社会主义一定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毛泽东同志概括的实事求是,或者说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从改革制度着手,认真建立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和社会主义法制。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切实改革并完善党和国家的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经济管理的民主化、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促进现代化事业的顺利发展。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1982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二大,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确定了从1981年到20世纪末实现全国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的奋斗目标,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邓小平同志在开幕词中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划时代思想: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1989年5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前苏联领导人谈话时深刻指出: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现在的一年抵得上过去古老社会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1992年1月,南方之行期间在珠海,和群众在一起。

1992年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同志谆谆告诫全党全国人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我读的书并不多,就是一条,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过去我们打仗靠这个,现在搞建设、搞改革也靠这个。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拓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新境界

(1)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根本任务和根本标准,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把经济搞上去,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首先必须每日每时生产满足吃喝穿住及其他一些东西的资料,这是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也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

邓小平同志从理论、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析和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性问题,系统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他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

1992年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心,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邓小平同志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逐步认识到: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经济工作是当前最大的政治,经济问题是压倒一切的政治问题。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现在就是要硬着头皮把经济搞上去,一切都要服从这个大局。我国当前压倒一切的任务就是一心一意地搞四化建设。

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然而平均发展是不可能的。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实际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我们就是吃了这个亏。改革首先要打破平均主义,打破“大锅饭”,现在看来这个路子是对的。“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大原则是共同富裕。一部分地区发展快一点,带动大部分地区,这是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

(3)改革开放是发展和壮大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马克思认为“占有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成果”,是不发达的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必要物质基础。


1979年1月底到2月初,邓小平和夫人卓琳出访美国。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对美国的第一次访问。图为邓小平和美国总统卡特在白宫阳台上。


1984年12月19日,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签署有关香港未来的中英《联合声明》。

邓小平同志根据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世界大势,作出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的战略判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进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和发展。他指出,为了发展生产力,必须对我国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搞社会主义,中心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一切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方法,包括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我们都采用。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对外开放有利于壮大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我们要向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方法以及其他一切对我们有益的知识和文化,闭关自守、固步自封是愚蠢的。我们最大的经验就是不要脱离世界。


1989年2月26日,邓小平会见美国总统布什时,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担任翻译的是后来的驻美国大使和外交部长杨洁篪。

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最大的实验是经济体制改革,要按价值规律办事,按经济规律办事,这是我们党和国家当前压倒一切的最艰巨的任务。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应该相互依赖,相互配合。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通,因为首先遇到人的问题。事情要人来做,你提倡放权,他那里收权,你有什么办法?政治体制改革总的目标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始终保持党和国家的活力;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基层和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改革是全面的改革,不仅经济、政治,还包括科技、教育等各行各业。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工作方式和精神状态的一系列深刻变化。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我们已经开始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路子。

(4)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针对改革开放初期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的那么一股盲目崇拜西方、怀疑社会主义、怀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怀疑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思潮,邓小平同志旗帜鲜明地指出: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核心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领导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无产阶级专政的核心力量。只要坚持并且改善党的领导,由此带动其他工作,我们的任务就能完成。

为了统一思想、胜利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邓小平同志领导党和人民制定和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他强调,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这是最核心的一条。对建国三十年来历史上的大事,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要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

1981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决议》指出,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贯串于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构成“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决议》强调,继续坚持毛泽东思想,认真学习和运用它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5)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1987年7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孟加拉国领导人谈话时说:要搞现代化建设使中国兴旺发达起来,必须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主要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我是实事求是派,坚持改革开放政策,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

党的十三大高度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这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同志谆谆告诫全党全国人民: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基本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

历史实践证明,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胜利前进的根本政治保障,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定海神针。

(6)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改革开放前夕,复出不久的邓小平同志,从千头万绪中抓住强国复兴的核心和根本,自告奋勇管科学教育工作。他强调,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

在1978年3月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讲话中,邓小平同志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

为了实现党的十二大所确定的20世纪末实现全国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的奋斗目标,邓小平同志作出战略部署,抓好三大战略重点,一是农业,二是能源和交通,三是教育和科学。而且强调,搞好教育和科学工作是关键。

邓小平同志指出强调:世界新科技革命蓬勃发展,经济、科技在世界竞争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这种形势,无论美国、苏联、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不能不认真对待。我国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不成熟的领导者。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的根本问题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原则,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为此就必须开放,把国际市场竞争摆上议事日程。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现在世界的发展,特别是高科技领域的发展一日千里,中国不能安于落后,必须一开始就参与这个领域的发展。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谆谆告诫全党全国人民: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近一二十年,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得多快呀!高科技领域的一个突破,带动一批产业的发展。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

无论是新中国发展史,还是世界史上的大国兴衰史,都揭示了一个历史真谛:只有抓住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大历史机遇,才能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胜利推进强国复兴伟业。

(7)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

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党的十二大提出“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把“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写入党章。

为了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努力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党中央从1983年10月至1987年5月,在全党分期分批开展了以统一思想、整顿作风、加强纪律、纯洁组织为基本内容的全面整党。这次整党使得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精髓状态上有了显著的进步,党员为人民服务而不谋私利的觉悟有了显著的提高,使得党内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能经常开展。

邓小平同志指出,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实现,要靠组织路线来保证,要由人来具体地贯彻执行。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组织状况、党的领导状况、党的领导制度,严格维护党的纪律,加强纪律性。在人才的问题上,必须打破常规去发现、选拔和培养杰出的人才。事情成败的关键,是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用人才。全党的各级干部,首先是领导干部,在繁忙的工作中,仍然有一定的时间学习,熟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从而加强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邓小平同志强调,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共产党要有一个好的政治局,特别是好的政治局常委会。最关紧要的是有一个团结的领导核心。这样社会主义中国将是不可战胜的。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帝国主义搞和平演变,把希望寄托在我们以后的几代人身上。要把我们的军队教育好,把我们的专政机构教育好,把共产党员教育好,把人民和青年教育好。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对这个问题要清醒。真正关系到大局的是这个事。

三、新形势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党的二十大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新形势、新征程、新任务,需要我们把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要义创造性应用于中国式现代化新的伟大实践。

第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世界发展大势相结合,以共同富裕为目的,兼顾公平和效率,从世界范围的全球化、工业化、城市化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潮流出发,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发展。

第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心,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以不断提高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为根本目的,以建设经济强国、农业强国、交通强国、能源强国、数字中国为目标,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繁荣富强。

第三,坚持改革开放、开拓创新,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及机制体制,吸收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新形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兴旺发达。

第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全面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加强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第五,坚持群众路线、人民至上,秉持民主科学法治精神,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自觉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着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美丽中国、平安中国为目标,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造福人民、长治久安。

第六,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深入贯彻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战略,紧紧抓住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大机遇,以科技强国、教育强国和制造强国为目标,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中共杭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宣教处处长

logo3.png
主办单位:中共杭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杭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法律声明飘窗维护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解放东路18号市民中心C座
电话:(0571)- 85253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