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官方微博 欢迎浏览杭州党史与地方志

回望“典籍里的中国”,走进“方志里的中国”

发布时间:2023-02-10 点击率:

近年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了一系列雅俗共赏的大型文化类节目,《典籍里的中国》作为其中标杆之作,更是备受瞩目。正如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慎海雄所说,《典籍里的中国》就是用当代的方式与历史握手,让人感觉到愉悦可亲,让观众尤其是年轻人喜闻乐见,让“典籍活起来”。

《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第五期《越绝书》近日播出,在节目里那面穿越时间的镜子中,我们看到的是明代史学家、方志学家杨慎与越王勾践。这期节目以杨慎作为沟通古今的人物,由他携手“当代读书人”撒贝宁带我们识读《越绝书》,走进波诡云谲、充满谋略的吴越争霸时代,还以《越绝书》为媒,展现了传承两千多年的地方志编修传统。

 

“杨慎”为创新视角

读懂绵延不绝的方志文化

《越绝书》是一部奇书,围绕其成书年代、作者等存在诸多谜团。仅作者就有子贡说,伍子胥说,袁康、吴平说,“非一时一人所作”说等。历史上以杨慎首倡的袁康、吴平说影响较大。也正因如此,本期节目伴随着杨慎的讲述铺陈开来,既合乎情理,又引人入胜。

大家认识杨慎大多是因为《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这首词是他所写《廿一史弹词》中的“说秦汉”,后由清人毛宗岗置于《三国演义》开篇,遂广为人知。放眼杨慎的一生会发现,他的人生充满着传奇色彩,其父杨廷和官至内阁首辅,身历弘治、正德、嘉靖三朝,他从小也博学多闻,无奈仕途却十分坎坷。流放云南期间,他潜心问学,著述宏富,《明史·杨慎传》中说“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

 

被称为“明代三大才子”之一的杨慎了解地方历史的重要性,对《越绝书》颇有研究。《越绝书》今存15卷,19篇,除首篇序文、末篇跋语外,分列人物、地理、山川、城邑、冢墓等,间采传闻异说。该书杂记吴越地方史事,资料采择广博详实,体例排布自成体系,特别侧重记历史人物,一般被视为地方史书。但因其兼有古国别史、地理书和人物传的内容,并且采用了横排门类的方式,初步显示出了后世方志的一些特色,故明万历《绍兴府志》认为“其文奥古多奇,《地传》具形势、营构始末、(道)里远近,是地志祖”。清人毕沅及其门生洪亮吉在为乾隆《醴泉县志》《澄城县志》所作之序中均称:“一方之志,始于越绝。”

正所谓“国有史,地有志,家有谱”,我十分欣慰地看到,无数年轻观众通过《典籍里的中国》,领略到了方志的魅力,加深了对方志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为国存史 为民修志

引领观众走进“方志里的中国”

中国地方志源远流长,历代修志绵延不绝,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优秀文化传统。现存历代旧志8000多种10万余卷,约占全国现存古籍的十分之一,这不仅对中华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价值和深远意义,也是全人类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一如《越绝书》之非成于一时一人,学界也多认为方志非成于一时一书。从方志的发展过程来看,方志起源与诸多古籍都有某种渊源,因此,方志多源的观点更符合实际。无论内容,还是形式,方志都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汲取营养,逐渐成熟。

 

党和国家历届领导人都非常重视地方志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具有浓厚的方志情怀,他曾说:“修志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其意义,说通俗一点,就是使我们做一个明白人。”目前,全国省、市、县三级均有常设修志机构。2006年5月国务院颁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明确要求:“地方志书每20年左右编修一次。每一轮地方志书编修工作完成后,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在编纂地方综合年鉴、搜集资料以及向社会提供咨询服务的同时,启动新一轮地方志书的续修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已完成两轮省、市、县三级志书编修1万多部,编修部门志、行业志、专业志、乡镇村志3万多部;由地方志工作机构负责编纂的地方综合年鉴已有3000多种,累计出版3万余部,打造了迄今为止最大的社会科学成果群和地情资料库,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省、市、县三级志书和年鉴全覆盖,开创了一项世界文化史上的盛举。

 

地方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记录着五千年绚烂多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通过《越绝书》这期节目,我们回望了“典籍里的中国”,知道了“方志里的中国”。为国存史,为民修志,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时代和人民赋予地方志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也是地方志工作者无上的自豪与荣耀。

(作者系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秘书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

来源:光明网

logo3.png
主办单位:中共杭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杭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法律声明飘窗维护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解放东路18号市民中心C座
电话:(0571)- 85253688